浅斟低唱的浮名

词一般分两种,小令和长调。小令跟诗一样,简短雅致;长调的字会多一些,一般还会分段,大概是要唱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又叫它慢词。

大概很多人读书时都跟我一样,不喜欢印在课本上的那些一段又一段的词,因为老师要一字不漏地背下来,然而语法古怪篇幅又不短。。。

所以虽然同是婉约派,比起柳永,我要喜欢李清照得多。她入选到课本的是那首可爱又易背的《如梦令》啊,而柳永的是两段的《雨霖铃》。

但,上大学之后,不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还是宋词选修课的老师都讲到柳永的重要。他从三个角度扩大了宋词的表现力,其中之一是慢词,而后是讲很多口语引入,然后是题材也有扩大。

如果把宋词比作一个仙岛的话,他相当于是填海把岛的领域扩大,然后才有苏轼等等更上一层楼的发挥。

如果没有他,大概就没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没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了。

但听老师们讲过他的生平,再多读他的诗,你大概也没那么想遇到这样一个人的。

一个自以为才高八斗必定高中的人,落榜之后写首诗说“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于是又一次考试,皇帝对准备给他名次的人说,既然他都是白衣卿相了,还要那浮名做什么呢——于是又不第…

有句话叫“文章憎命达”,但凡一个写得出好诗词的人,多半是怀才不遇的,所以也就是些浅斟低唱的浮名了。

而且,就是讲唐诗宋词的那位老师,曾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等你们走上社会,要知道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和事业。遇到挫折和委屈,多读读苏轼,要学他的豁达、乐观和坚韧。所以如果真的要策划那个时代的campaign,我更希望能提问东坡居士哦。

当然,柳永的词,无庸置疑地让人回味,大概有很多句子大家都见过,却不一定知道是他的呢。比如王国维在人生三境界中引用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