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

早上开会,LCM的D觉得界面的效果不好,想要空间的感觉,希望视觉上有说故事的Feeling。基本上是让设计师重新设计了。

在视觉表达的概念设定上,D想要的效果同我所理解中合适的,似乎有些矛盾,不知道可不可以协调。策展人要有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视觉传达出来,触动浏览者,是没错。但是在网络上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通过一个P几乎是不可能的吧!如果为了达到所谓的感动,在入口设置庞大的Flash,大概会挡住本来就为数不多的来访者了!

一直觉得,页面的设计,就和穿衣服一样, 太华丽繁复就本末倒置,成了衣服穿人了。视觉的关键只能是你要传递的讯息。而且,个人觉得,看展览的时候,策展人的预设立场太明显,未必讨喜。——是要策展人的展览,还是要艺术家的展览呢? 继续阅读“主张”

意外事故

因为电脑配置的缘故,鄙人在短短8个月里,重装系统n次,浏览器的重装次数是n+1次——加的那个1,是昨天网管以为之前Beta版的Firefox3有bug并导致电脑上网时断时续,重装了firefox。

还好说的是公司的机子。

重装系统最可能发生的事故,大概就是文件的丢失吧。比如这次,网管一热心,帮忙装最新版的Firefox,我一个月里辛辛苦苦积攒的Galle和其他的资料地址,就全没了。

这样的意外事故,怪谁是不能够地。同事也是好心,而且以后还会有麻烦到的地方。

也不完全算是坏事吧。迫使自己集中地有始有终做好一件事,哪怕只是信息的整理,也要及时的完成。这样的话,很多好的case和idea,就不会只停留在收藏夹里的模糊印象了。

好的值得持续关注的站点,地址就收藏在myplain好了。

柔荑和鸢尾

跟着Galle的作品,会走进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花草世界。

兰花和玫瑰的绽放,可以有恣意或峭立的情态。精细绝妙的艺术造诣和工艺,让花儿不仅仅是活灵活现,还有了艺术家给予的灵魂。这些灵魂里,有木兰含苞的内敛,有柔荑的灵动,还有夜色里鸢尾的凝滞。

柔荑,就是《诗经》里勾勒卫夫人庄姜绝色美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里的柔荑。

鸢尾花,是舒婷会唱歌的那朵吧!

青花瓷

翻Galle的作品,听“青花瓷”,也是很登对的味道呢。

大概就像乐团的前辈说的那样,很多中国的文化,被日本人学去,并保存的不错。所以看Galle和Art Nouveau的作品,总觉得有些许中国山水和唐诗意境的熟悉感。

天青色等烟雨;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造就Galle的和Galle造就的

过去的一个星期里,看了很多关于Galle生平、环境和作品的资料。心里想着,如果网上那些艺术品图片的实物都提供给我,我可以办一个怎样的展览;如果是给一个连听都没听说过Galle的人介绍Galle,怎么来介绍;要怎样向一位听说过Galle的人,详细介绍他的生平和作品。

anyway,有两条线是必须理清楚的,也就是,是什么造就了Emile Galle的艺术成就,以及,Emile Galle有怎样的成就。

首先家族的影响。他的父亲是出生于巴黎的旅行瓷器商,还精通瓷器绘画,并于1866年在玻璃领域得到“国王钦定”的美誉。他的母亲则是水晶和瓷器商店主的女儿。即使在最初不算世家,至少也是家学渊源了,自小耳闻目染的影响哪怕是潜移默化也是深远的。父母和祖父母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对他的思想和创作颇有些影响。

其次是知识结构。文学、哲学的修养让他赋予作品人文气息的内涵和神韵;植物学直接影响了他艺术设计的风格;建筑和装饰艺术的研究,则是造型和美学的储备。Théophile Gautier和雨果的浪漫主义都有在他的作品中显现。

然后是一些机缘吧。比如在巴黎博览会上看到日本版画的浮世绘;比如接触到来自英格兰Joseph Locke和John Northwood的宝石玻璃和Eugene Rousseau的脱腊铸造法。

还有时代的背景:工业革命、普法战争、新艺术运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