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钟前,看到这首《生查子》:小桃小杏红,和雨和烟瘦。不是点燕脂,素面偏宜酒。也是惯伤春,可惜闲时候。正要画眉人,与作双蛾斗。
突然想起在扬州拍到的几张照片,于是在电脑上翻啊翻。等到找出以下这张,发现时间正好是两年前的今天。
大概所谓的“小桃小杏红”,就是这样疏朗的几枝,横斜倒影在水里的吧。如果是大片大片的桃园,和雨和烟起来,也没有瘦的惹人爱了。
两年之后的今天,是没有时间去看这烟云桃杏红呢?还是没有为自己争取这样的烟花三月呢?
春花秋月夏婵娟,冬雪寂寂溢清寒
上次回来,小外甥女学了这首歌。今天问说,葡萄是不是已经熟了呢?
大概很多的寻常,追问起来,都是有更深入的意思的。就好像这首儿歌里,此时此葡萄树才刚刚发芽,对于黄鹂来说葡萄还在远远的几个月后;而蜗牛,如果它想吃葡萄的话,就不得不在“此时”便爬向几个月后的枝桠。
回想昨天的朝九晚九,和2011已经过去的这段日子,或许自己不过是那只执着的蜗牛。放弃那只葡萄又如何呢?
之前师傅说,到了你自己成了最后一道防线的时候,就知道那种累了。他大概也没有体会到,在混乱的环境里,一边做那道防线,一边做前线又一个人战斗的感觉。
早上出门,办妥诸多琐事之后,拖着行李箱到松江的姐姐家。从地铁换到公交,车窗外开始飞起小雨,温度似乎也低了下来。突然想起某一次坐出租车,司机师傅咬着上海普通话讲,春天不就是该冷些下点小雨么,“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嘛。
是呵,乍暖还寒、淫雨霏霏本就是春天的样子。人们总说春日暖阳,是因为喜爱的缘故吧。
杨万里在一首诗里写他感受的春雨寒意:几丝微雨噀前山,半点轻寒健牡丹。只道一春晴较少,到他晴了是春残。
一路陆续出现在眼前的繁花如云的树,却很是料峭俊美的。可惜没有机会拍到。
马上就是惊蛰了。
按照书上说的,天气要回暖、春雷也要开始滚滚起来,于是那些蛰伏于地下的虫子就要被惊醒,开始新一年的成长。
有的时候,人也如同虫子一般,经历或长或短的休眠期。
不像冬眠那般不吃不喝沉睡不醒,身在其中的时候人是清醒甚至活力的,甚至以为自己在做着相当有意义的事情。人在其中的时候似乎不会意识到,等到某一刻惊醒了,蓦然回首才明白,那段时间里没有成长。
天气尚未暖和,春雷也还没到,那些睡着的虫子,是不是还要继续等待呢?
搜到一首提到惊蛰的诗,说: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这样临海望山的轩窗小房,应该很是怡人的吧。
要是有时间,再去鼓浪屿呆几天多好。
临近除夕,却还有忙未完。
洗完堆积了一个星期的满满一篓子的衣服,坐下来喝水的时候,心里隐隐自问:怎么就忙到这个地步了呢?
是心有紊乱,还是条理不够,亦或是事情本身的问题呢?
有的时候,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或是听到自己说出的话,突然会有陌生的感觉。好像那不是以前的自己,也不是想往的那个自己。
翻开日记本,想到的是:大概是这半年里,省略掉了太多曾经的喜爱吧。
比如读诗。
南宋的曾几有首诗说:“微雨久逾润,禅房低复深。下帷香一缕,收尽向来心”。 继续阅读“向来心”
上周二的公司例会上,跟客服主管强调了某处细节,而且解释说回头客对Lee是多么的必要。周四了解到就是在这某处的不为我所知的荒唐:无论是流程、解决方式还是结果,抑或是公司诸人的反应。
其时心里的苍凉,延续到脑海中对未来的预想。
工作啊,用脑用心就好!
好久不拍照,很是没有感觉了。
好久没写东西,写出来的干枯苦涩。
突然又想起Kenzo的那句词:人生高高低低,几多起伏,总要以最美的姿态,来展现出傲人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