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候,买了块大大的花布,因为换季便宜。
一直惦记着,怎么来搭姐姐所说的老气的那块布。
在Jones New York看到这张,觉得配白色或其他素纯的两件套,应该不难看。
上海似乎没见过这个牌子。
孩子们,有看到类似效果的,记得告诉声。看它的袖子和门襟,别致不累赘。
春花秋月夏婵娟,冬雪寂寂溢清寒
深秋时候,买了块大大的花布,因为换季便宜。
一直惦记着,怎么来搭姐姐所说的老气的那块布。
在Jones New York看到这张,觉得配白色或其他素纯的两件套,应该不难看。
上海似乎没见过这个牌子。
孩子们,有看到类似效果的,记得告诉声。看它的袖子和门襟,别致不累赘。
昨天,翻书的时候看到一首诗,读着觉得真好,就拿出铅笔,记在白纸上。
很久以前,听李敬一老师讲他自己的老师。说是老先生在讲台上,摇头晃脑地踱步,念喜欢的诗,念完之后就忘情地高呼“好诗,好诗” 。
这首李商隐的《北青萝》,在昨天夜里的我看来,是有水墨般晕染意境的好诗。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支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读完,思绪的画面便停留在了“闲倚一枝藤”的遥想中。
图片来自琉璃工房的“净水莲花”,因为原图太小,就拉伸了些。
这期的 《O2》上有篇《Muji Village》,讲日本三菱地产和Muji以及Afternoon Tea Living合作建房子。
生活品牌为地产商营造的空间注入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元素,并赋予房子品牌自己的理念诉求。双方的合作也能制造话题——在媒体、消费者之间。
而地产,则为生活品牌提供了绝佳的商品展示机会。
非常棒的品牌联合呢!
如果说有一本杂志可以让你像书一样来阅读——可以字字咀嚼,可以精心潜思,可以启发你去寻找更多的讯息——的话,那一定是《O2》。
天真冷,下午洗头的湿毛巾挂在阳台,已经变成了硬搓板。缩在房子里,冷不丁地就想起红泥小火炉来。
白居易不晓得对谁说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今天的温度,真像是要下雪的样子了。大概是这样,才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手里捧着的烫烫暖暖的小火炉吧!
不知道以前那位用扁担挑着竹篓,大街小巷村前湾后叫卖各式小火炉的老大爷还在不在?还有那门用手就能捏出大大小小圆钵子的手艺,有年轻的传人没有。
图片上是去年工房的腊梅。拍出来之后,有人告诉我角度似乎有问题。但我觉得,这满满的背光,也很有肆意灿烂的味道。你觉得呢?
这大概是一份05年的研究报告,在这里看到的。
中国是全球高级时装、饰品和其它奢侈品的第三大消费国
所谓奢侈品,广义而言,泛指带给消费者一种高雅和精致的生活方式,注重品味和质量并且主要面向高端和中高端市场的产品。中国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占全球销售额的12%;日本41%,美国17%,欧洲各国16%。
目前,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为20多亿美元。预计从现在到2008年,年增长率为20%,之后到2015 年的年增长率为10%。届时,销售额将超过115亿美元。到2010 年,中国将有2.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将近目前数字的17倍。到2015年,中国消费者将像日本消费者一样具有影响力,奢侈品消费总量将占全球的29%。中国有13亿人口作为潜在的消费者,城镇人口年平均收入9,422元约1,163 美元),农村人口年平均收入2,936元(约362 美元),完全有能力在世界奢侈品市场中掀起不小的波澜,这也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渴望。 继续阅读“中国和成熟的奢侈品市场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