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的大人让读书,总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一本书,读的次数多了,就知道里面的意思了。不过懂了之后再读,每次都会看出不一样的味来。
就像同样的一种植物,最初的印象可能只是花红叶绿,再后来,知晓它有怎样的典故,再看时似乎又多了几分味道。
譬如扶桑花,在老家的时候,只觉得它的叶子长的像桑叶,一旦花开,就是大大方方地绽放枝头。
前段时间,因为工房的一个大作品,才知道它是马来西亚的国花。
上周随手翻书,看到薛涛的《朱槿花》诗,到网上一查,原来朱槿就是扶桑。
只不过,在中国古典的诗词世界里,扶桑大多用来指这种植物的树,或引申出来的东方、日出之所等等。朱槿则原本是花的名字。
而且是漂亮的一种花哦。
白居易从太湖一代带回白莲的藕种,到洛阳栽。种下的时候还写一首诗,告诉白莲说:你一定要开花啊,我千里万里大老远地把你带回来,连美人蕉和朱槿都没带呢。 继续阅读“衣裳色泽总熏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