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六月中

不知不觉中,忙过了2/3个六月。

这份工作的特性之一,大概就是在这两个月里,大气压顶,弯腰低头行事,来不及看前路或细想。

非常规的走法,会让局中人有失重感,事后怀疑自身的价值,人之常情。设定完备的目标,重塑各人的自我价值,一鼓作气往前冲,大概是最优解。否则如同脚踩泥沼,停步便会深陷,严重的话不能自拔。

虽然这一个多月来对窗台的花草疏于打理,且若干次差点脱水,初夏的花开还是让人欣喜。

旱金莲一朵接一朵地开。

从办公室搬回家的太阳花,大概是在玻璃空调房里憋了口气,直接面见太阳后,日见生长地爆了盆。

月季接二连三地花枝招展,讲述精细化用心操作必有回报的道理。

最近感受到时间的相对论。

同样的一个小时,放在app的信息流里,短如一瞬,刷一下就不见了;若是认真地做事,学习会有精进的充实,瑜伽会有肌体的改变,绵长得有时候感觉收获了大半天的光阴。

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利用相对论,感觉赢过了岁月呢。

花草间

去年阳台上种的旱金莲,冷不丁地从新花盆里冒出一颗,还茁茁壮壮地枝繁叶茂,长出若干个花苞,只因为新花盆用了去年阳台上一些土的缘故。

这一盆土,跟着三角梅带过来,却眼睁睁地看着生长了五年的植物在去年上海的严冬中缓不过劲来。

三月又换了一颗三角梅,没等到开花,意外冒出的而这棵旱金莲倒是接二连三地绽放了。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儿吧。

虽然名字里有个旱字,旱金莲却也是喜欢有些湿度的,即使在需要少浇水的花期,往叶面喷洒细雾,也是夏天的必要功课。

就算是在偶尔不开心的早上,浇花也是件让人欢心的时刻。

无题

错过 很久没进的一个social平台,看到大概3年前的一个留言信息,心底里丝丝的惋惜。人们常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说的时候轻巧,失的时候也轻飘,只有意识到的时候才沉重啊。

习惯 好的习惯并不总是令人愉悦的,有时候甚至会令人怀疑这样日复一日的意义。只有日积月累一段时间之后回望,或者突然的与人对比,才能明白它的好。坏习惯大概也有这样累计效应吧,只是反向而已。

读书 如果还是不习惯读电子书,就不勉强自己了吧。书还是要好好读的,无论新旧。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汤的这句很适合做EC人的座右铭。个人的自省与认知的更新,太重要了啊。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怎么就学不会呢?

Monet & Impressionist Masterpieces展归来

头一回在买票和看展中间,间隔了这么长的时间——猪年年底买了票,牛年春分前后才开展。但环顾四周,看其他种种还在疫情影响的钳制之下,能看到这个展,也算是很美好的了。

这次的故事线串得很好,从影响印象派的巴比松画派和莫奈的启蒙老师开始,到莫奈晚年若干大幅暗沉的画作结尾。从布丹《退潮后的小船》里云的层次感上,隐约可以看到睡莲边水面和草垛上光线的来处。

如同喜爱红楼梦的人各有各自喜欢的人物和段落一样,喜欢莫奈的人也不一定就最爱他最出名的睡莲或最高价的草垛。

与卡米耶一起漫步在阿让特伊的莫奈,岁月静好又能呼朋唤友,画作大概也是最明丽的吧,parasol系列是典型的代表。

过年

阖家团圆的节日,与自己越来越没有关系了,坐在窗前的她想着。

跟就地过年的时政倒是没有关系。有关的不过是,与意识到自己是个父母双全的孤儿相比,承认这件事更难,也更撕心裂肺。

原本以为自己原谅一切,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就好了。不曾想被忽视、不尊重和即用即弃还是会继续,还是会伤人,甚至妨碍到自己赖以生活的工作。

假装有被关心到并不真的暖,就好像在献祭自己取暖一样。你不能这样对自己呵,她对自己说,你不可以这样对自己,就算是没有人爱你,你要爱自己!

小时候的一幕幕轮番浮现。初记事时,被遗忘或是遗弃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建筑场地时的无助;一次又一次没有来由地暴骂带来乌云笼罩的胆颤心惊;“丑人多作怪”每每听到时的困惑;“都是你害的”一个母亲埋葬第三个女儿之后,对童工一样做家务的第二个女儿说……

Nonono,不是你害的!更不是你的错!

你唯一的错是身为女儿而不是儿子出生在那个家,而这本身,也不是你的错,而是这么以为的人的错。

你知道自己已没了来处,请好好地创建自己的归途。听着窗外的车水马龙人间真实,她对自己讲,你值得拥有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