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的快递

via 非常棒的创意,同样的模式,可以借用到很多地方。比如游戏平台、品牌论坛,甚至某个火热的campaign,用以增加用户之间的互动。

圣诞节快到了,是不是想给你的好友们寄送个贺卡或者礼物呢?
是不是好多朋友都只是网上有联系,只知道他们的twitter ID或是email呢?

没关系,最近刚刚上线的sendsocial也许能帮你解决这个难题,sendsocial可以帮你把包裹寄送给你在twitter上的好友,而不需要知道他们的真实住址。甚至你只要知道对方的email地址就可以了。下面我们看看sendsocial是怎么做到的呢?

第一步,发送寄送请求
登录sendsocial,输入对方的twitter ID或者电子邮件,简单说明你要寄送什么东西给对方,然后按“发送”。这个请求信息将通过twitter或者电子邮件发送给对方,询问是否接受你的寄送请求。

第二步,对方接受或者拒绝
当对方在twitter上或者电子邮件上收到你的寄送请求,他们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如果对方接受,sendsocial将要求他们的真实住址和其他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一旦对方填写完毕,sendsocial将会通知你,以便你准备寄送的东西。 继续阅读“SNS的快递”

二十四诗品之超诣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这里的超诣,是超脱一切世俗凡尘的清高。不是心神的灵敏,不是天机的微妙,如白云清风般归于太空。远远地好像要达到这个境界,临了却又不是。“乱山乔木,碧苔芳晖”是它的景;“诵之思之,其声愈希”,大音希声是它的境。

谱出《广陵散》的嵇康,有《赠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其中一首说:“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lún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yǐng人逝矣,谁与尽言”。中间的两句,有些“超诣”的味道吧! 继续阅读“二十四诗品之超诣”

购物网站混搭时尚杂志创销售奇迹

经济危机之下,奢侈品不好卖?那只是一面之词。在大牌们销售滑坡、利润缩水的时候,专卖奢侈品的购物网站Net-a-Porter就凭着时尚杂志和购物网站的混搭,吸引了两百多个当红设计师“独家合作”,成就了一个奢侈品销售的奇迹。

打开Net-a-Porter的首页,界面直接简单,永远是黑白灰的底色和模特们身着华服的时装大片。没有促销信息,没有标着价签的商品。如果不是右上角那个小小的Shopping Bag,你很可能以为这是哪本时尚杂志的网站。

没错,就是这个网站,在奢侈品的寒冬中创造了惊人的业绩。根据Net-a-Porter 11月27日发布的财务数据,这家英国网站今年2月份到7月份半年间的销售额上升了40%达到5320万英镑。与此相伴的是增长了56%的税前利润,仅仅半年就达到710万英镑,已经完成全财年(截至2010年1月31日)利润目标的70%。 继续阅读“购物网站混搭时尚杂志创销售奇迹”

博客营销

年初,做过关于博客营销的一些规划。这几天做09年工作总结,再将一些资料整合下。

之前翻译的”big brand corporate blogs“,被墙掉的不少,差不多都在继续,只是热火朝天的不多。原作者的视线重心,似乎从博客转向了facebook、twitter等social media平台。后进的品牌们,索性直接进入了twitter youbube时代,比如coach、LV、Dior等。

在国内,我们没有成熟的twitter和youbube,而且豆瓣优酷围脖用起来也人心惶惶的。自己搭一个平台貌似还比较应该的。而豆瓣围脖等等,自然是锦上添花的。

看看戴尔直通车现在的样子,正儿八经地在规则下做,大概最好也就是这样的;波音的营销大佬的还不错啊;sun的员工blog依然是火热,这大概与它的行业性质和blog定位不无关系。 继续阅读“博客营销”

电子商务到底是谁的机会

转自飞扬新锐,比较有些参考意义!

渠道B2C:

定义:专注于细分产品或人群领域,以销售成熟品牌为主的B2C公司,不创造品牌,只作为品牌的销售渠道。

渠道B2C是B2C中的主流,行业认可他们的正统地位,无论是卖3C的,卖鞋的,卖衣服,甚至是卖水果的,每个领域都能找出冒尖的那几家。渠道B2C被寄予厚望,肩负着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领航者,不过现实也是悲怆的。

同质化的严重,渠道B2C品牌几乎没有差异,也难以有更多的产品溢价;

烧钱式的裂变发展,现在的视频网站几乎快成为B2C的导航站,只要规模其他的不管;

几乎全面亏损状态,利润率不高,运营成本不低,营销费用太高;

惨烈的竞争,一个领域只能容纳几家佼佼者,大部分人培育了市场,成为竞争对手的垫脚石。

今年和我接触与B2C有关的人,无论是从业者,行业专家,还是投资,大家谈及的更多是各家B2C的规模,哪家规模上来的快,大家都有如肃然起敬的样 子,如果其间有所抱怨,几乎都是我们的成本太高,或是利润太少。我很少听有人谈及竞争的差异化,或是营销运营上的创新。所以现在像模像样的B2C做的事情 就更像是:组建一个NB的团队,拿到很多钱,然后开始砸钱投广告,一定要烧出个品牌来,烧出个销量来,而这之后就是,大家觉得做B2C就应该如此,加入了 烧钱的阵营,原有只有一个,就是规模,有了规模可以与品牌议价,有了规模可以卖向资本市场,并购或上市,然后套现走人。B2C变成了资本的游戏,而非是生 意。 继续阅读“电子商务到底是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