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下午,打开之前zualog的存档,找一些壁纸给同事。逐月而建的文件夹一个个打开,仿佛看到那些日子一段段地在眼前流过。
1024*768 1280*800 1280*1024 1440*900
之后的饭桌谈天,给小朋友建议的时候,聊到了一两年前。说出来的忠告,或多或少,是之前给自己的。也就难免在心里计较自己的当时和现下。
有很多东西,在妥协掉的时候,所感觉到的无奈,并不等于之后的失去。那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同空气一般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却意义非常。 继续阅读“冷露无声湿桂花”
春花秋月夏婵娟,冬雪寂寂溢清寒
周五的下午,打开之前zualog的存档,找一些壁纸给同事。逐月而建的文件夹一个个打开,仿佛看到那些日子一段段地在眼前流过。
1024*768 1280*800 1280*1024 1440*900
之后的饭桌谈天,给小朋友建议的时候,聊到了一两年前。说出来的忠告,或多或少,是之前给自己的。也就难免在心里计较自己的当时和现下。
有很多东西,在妥协掉的时候,所感觉到的无奈,并不等于之后的失去。那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同空气一般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却意义非常。 继续阅读“冷露无声湿桂花”
《在云上》里有篇《不知最亲切》,篇首如是说:
我的心常随蝴蝶飞起
我的心也常随枫叶飘落
我的心常随白云舒放
我的心也常随雨夜濡湿
我的心
常随风
无有知处
这里的不知,有些“非不能,乃不为”的味道。
无有知处地不知、没有执着、没有成见、虚怀若谷的人,心的世界比较自由和美丽吧。提笔之后下笔之前,开口之后说话之前,存一段不知的静默时间,长此以往地形成习惯,也是隽妙的事。 继续阅读“不知”
1. 鸟笼效应
如果一个人买了一个空的鸟笼放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过了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这个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
2. 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 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
如果一幢建筑物有窗户的玻璃破了,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人们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3. 旁观者效应 明确责任个体
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继续阅读“管理的心理学定律 一”
最近几天,一直没有太多写字的欲望。
上周完成的一个文案,花了超过一个星期的时间来翻案和调整。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好换一种方式来写写呢?比如命题加规定字数的作文,比如角色扮演成某个自己喜欢的作家试着用别人的方式风格和角度来写写,或者在写blog之前,多一些调查和资料的准备。
总之是在想,自己之前是不是都写得太过随意,钻进了自己浅薄狭窄的套路里,风格与适用性都单一。就像小阿说的,强调的句式总是那几种。
还有写字的时间。
有时候一些突如其来的想法很想写着留存下来,偏偏要么手头上没纸笔,要么在忙其他的事情,等到有闲地坐在桌前,那些想法,已经风过浮云一般地飘走了。更何况,闲暇的时间似乎越来越少。 继续阅读“写字这回事”
上周五下午到展览中心看“100%设计”上海展。
一圈下来,和同事的共识是,这次最突出的是展览的互动策划部分。电话、email、短信的确认与告知非常到位,用户体验良好。
至于展览本身,对应到“100%设计”这个title,完全是一次文不对题的商业白话。虽然也有些不错的东西,但且陈列和创意档次尚在宜家以下。
如此,很是想念上次让人逛到腿疼的国际当代艺术展。
和生活一样,观展也像巧克力,在吃到之前,你不晓得会碰到怎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