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下午到展览中心看“100%设计”上海展。
一圈下来,和同事的共识是,这次最突出的是展览的互动策划部分。电话、email、短信的确认与告知非常到位,用户体验良好。
至于展览本身,对应到“100%设计”这个title,完全是一次文不对题的商业白话。虽然也有些不错的东西,但且陈列和创意档次尚在宜家以下。
如此,很是想念上次让人逛到腿疼的国际当代艺术展。
和生活一样,观展也像巧克力,在吃到之前,你不晓得会碰到怎样的味道。
春花秋月夏婵娟,冬雪寂寂溢清寒
上周五下午到展览中心看“100%设计”上海展。
一圈下来,和同事的共识是,这次最突出的是展览的互动策划部分。电话、email、短信的确认与告知非常到位,用户体验良好。
至于展览本身,对应到“100%设计”这个title,完全是一次文不对题的商业白话。虽然也有些不错的东西,但且陈列和创意档次尚在宜家以下。
如此,很是想念上次让人逛到腿疼的国际当代艺术展。
和生活一样,观展也像巧克力,在吃到之前,你不晓得会碰到怎样的味道。
有一些鸟,总在雨中歌唱;有一些花,总在月光下开放;有一些鱼,总在优雅中遨游;有一种心境,总在繁忙中遨游……
——封面上的这句话,大概是“在云上”这个书名的注解:如上云端的高朗自由的心,是来自俗世繁冗之中的超华。一如封底的话语,从困惑中清醒,离悲伤而欢喜。
《永以为好》里说:从“贫乏无觉的生活”迈向“丰盈有感的生命”,如果是重要的,我们就应该培养细致、柔软、深刻的心意,并且坚持趋向更高的境界。——之前读《诗经》乃至历代的诗词,只觉得意境优美满齿盈香,再细究也不过在词句之间。大概以后,也可以学着,有意识地去分解和吸纳“他们对爱、对心意、对美好人生的感受”,学着“感受到美而了悟”、“感受到静好而体验”。生活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的90/10规律,也在告诉选择的重大意义。选择人生中有觉的、正向的、所有提升的。
“选择关爱,不选择冷漠;选择喜悦,不选择流泪;选择美善,不选择丑怪;选择给予,不选择劫掠;选择创造,不选择保守;选择自由,不选择束缚。选择成长,不选择凋零……” 继续阅读“《在云上》阅读笔记”
相比买书和买衣服,添置数码产品在我的财务计划里会有长达半年到一年的散热期。换手机的计划,大概是从奥运年延续到国庆年至今。netbook的念头略后兴起,热度却一直不减。
事实上,不过是想要个可以随身带着上网浏览加Email兼快速敲字的设备罢了。
一直犹豫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知道怎么处理现在用的手机和笔记本。毕竟它们用着不坏,而且已经很顺我手顺我心了。换新似乎太浪费。
目前的计划,是买netbook,不换手机。旧的笔记本,放在家里做些netbook跑不动的事情,平时就给爸妈用。
最近觉得,“思路”两个字的组合是很有道理的。
大脑里思考的条理脉络,就像一条条四通八达的路,或有交错。而且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是很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脑袋里究竟有多少条思路,即使是那几支主干道。
一旦休假,长长的假期里,思路大多如同午夜的地铁般关闭,只留下路面的交通继续。
在意识到之前,偏偏思路又不能跟地铁一样,到点开班发车通行。
所以理清自己的思路,时时提醒自己准时发车,那么即使是再长的假,也就放得下拿得起了。
昨天出门前,随手带上了李欣频的《人生的十四堂创意课》。虽然书已泛黄,但是依然获益匪浅。
刚刚在网上看到席慕蓉的《送别》:
不是所有的梦 都来得及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 都来得及告诉你
疚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中
尽管 他们说
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 我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 又要
错过今朝
今朝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余生将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 请
为我珍重 尽管 他们说
世间种种最后终必 终必成空
大约以前也是读过的。没有背下来也有好处,每一次重读都会有发现美的欣喜。
今朝中午,趁休息时间,到搜狐白社会里抽了个签。
mark之,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