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的第44天

封闭的第31天。

早上起床头晕,下午例行核酸时,居然走到大白面前还无脑地打开手机给核酸码。安顿好后,百度大脑需要什么营养物资。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看完推荐食物,家里还有黄豆,明早打点豆浆吧,再煮个鸡蛋。

花了点时间整理昨天来不及仔细听的公司心理课,自我诊断的8条里,除了酒精和药物滥用的问题,自己都有迹象。这个时候真的需要自救了。

想起若干年前某位说的“你不坚强,你是坚韧”,虽然年岁渐长,面对自己也不用假装坚强。

今天倒是有几件值得谨记的:

  1. 不要以貌取人,也不能以才取人。
    或者说,要恭谨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Ta的意义。一个开始表现怯弱的人,在某个时间点可能会成为孤勇者;一个矫情万分的人,也可能做起事来快狠准地高效。——这大概是封闭30多天来,受到的最大启发吧。
  2. 帮助人时,也要有分寸感。
    热心得失了分寸,对方可能就会依赖得失了分寸。
  3. 不要有不健康的上瘾行为。
    今天十二分不理解地帮楼下的爷叔找了买香烟的渠道。朋友也说,烟龄长的人要是断了香烟会超级难受。
  4. 基本技能还是要有的。
    疫情开始前期,给不会做饭的几个朋友写了个麻辣粉蒸鸡块的菜谱。同样的谱,不会做饭的人再讲几遍都不会,会做饭的人家用面粉都说好吃。
    疫情结束之后要系统地学习下急救技能!
  5. 月季的黄叶,看到就要摘除掉,如此才不影响每天状态的观察。
    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也是。
  6. 做一件事情前,要理清上下游的需求。
    小区轰轰烈烈的非官方社区信息自愿者计划,做的几件事,实则是干扰居民信息获取的。不仅不能帮助居民消除信息封闭和不确定带来的焦躁,反而自己产生了诸多垃圾信息加重焦虑。

加油!

居家的第43天

封闭的第30天

小区封闭满月的这天,居委一口气又封了56栋楼,其中包括我们这栋老早就应该封掉却被居委说自己没权力封的楼。要知道,整个小区,也就80栋楼。

这些天,见惯了不合情理的事情,从想办法帮小区到只能帮到楼栋,无力感无数次从心底涌起,又生生自我说服地按下去。满月的这一天,看到当初给志愿者做的建议流程终于可以按图实行了,心底却没有一点欣慰的波澜。不晓得这一切结束后,自己会不会厌世。

楼栋里大家都熟悉了,才发现熟悉也有熟悉的不良反应。80多岁的楼栋长老阿姨,跟隔壁邻居吵架,不去跟联系过她的居委讲,电话里说“你去说说她呀”。楼下惊慌的准爸爸,总是问估计只有市长才能解答的问题。碰面也不会认识的大姑娘还是大婶子,大概没有工作时间的概念有事没事挑点事……

每每到忍得快要爆炸的时候,想想每天抗原检测完天亮就出门、经常说困的志愿者妹妹,想想楼栋只出现了一例阳性而非像别的楼栋一连串,想想每天给大家通告楼内核酸统计结果,想想老人家们至少还有蔬菜吃酒精用。然后对自己说,我不是最累的,而且这21户40多口人能够有些许心安、多一些安全也有我的一些功劳啊——虽然没有一分酬劳,虽然事后大家还是会鸡毛蒜皮生活拉杂,但之后的岁月里,至少可以对自己说,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没有辜负自己的良知和三观。

因为加了太多邻居的缘故,朋友圈不敢有一丝的消极。难得跟朋友吐苦水,发现境遇不同,感受是完全不在一路的。BTW,下次有人找来倾述时,一定要围绕对方聊,切不可把话题拉向自己,才发现自己也有这个毛病!

真的累了,大概精力不济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居家的第41天

封闭的第28天

早上接到部门老板的电话,问,接下来几个小时你还有别的事吗?跟他说这么短的时间里,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做行动方案几乎是不可能的。

下午核酸回来,又接到电话说,下午的会你别参加了,然后说部门在计划削减人头。事情未必是坏事,尴尬的是前一秒,我还在内疚地试着解释不能按他的要求做的原因,还动情地说到了小区和楼栋现在的状况。

同样尴尬的,还有前段时间帮楼栋邻居一起买的酒精。小区群里有邻居说是那家卖的浓度不够,找店家对峙,说是现在有便宜的酒精可以买到了,所以有人要退货搞事情。

纷繁冗杂,这个世界真的太玄幻了。

居家的第40天

封闭的第27天。

边听公司心理课,边做事。那边的课还没结束,接到部门老板的电话,问ppt怎么样了。

挂掉电话,瞬间崩溃。

想跟鼠标一样,罢工算了。

正常工作时间都不一定能完成的工作量,在疫情各种干扰叠加居家办公弊端的情况下,每天爬起来工作,睡觉前也抱着电脑——要么老板们觉得做事的应该是台机器,要么嫌弃做事的人不是机器,想要换掉了。

去他妈的机器。

居家的第39天

隔离的第26天。

有些心情,需要自己消化。

小区的官方组织机构居委依然一团麻,搞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信息化自愿者也是一团麻。后者清晰地演绎了一个没有统一目标的松散组织,是怎样消耗掉彼此的热情,从一呼百应到无人应答的过程。另一点,SOP的前提是,有清晰的目标和行动赋值——这大概是执行主体是人而非机器的关键点。

无法改变政策和小区环境,只能尽力地做好楼栋内的事情。

首先,first of all,自己不能消极,至少不能再在楼群里表达自己的低落。3楼缺菜的老阿姨,大概是听说我工作忙,已经怕自己添麻烦了。若是我低头丧气,楼里大家受影响不说,大概也会更加彷徨不知所措了。

然后,坦诚地告诉大家,自己在诸多事情上跟他们一样的没有准确的信息来源。但可以做到什么,来实现楼栋健健康康等解封的目标;又有哪些是需要他们帮忙来做到的。

活在当下,看未来,而非期盼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