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090906

“想要这样的一个人生:恭谦、从容、开阔、向上,每一天都有收获和快乐”,这句话写在blog的头部已经很长很长的时间了。真正做到的日子,却寥寥可数。

曾经以为等到自己日渐成熟,生活会日益趋向这样的轨道。

事实上呢,涉世越深,事情也越发地纷繁冗杂,情绪也相对地跟着波荡起伏,有时候自己也难以琢磨,更不在控制的意识里。

也曾经把旅游当成是驱散消极的药丸,以为离开人事地理的牵绊,心会回归到初始的积极纯净。

回来是,状况还是会继续。哪怕去到的地方天高云底树茂花繁,哪怕回来后的一两天有良好的心境。 继续阅读“状态090906”

乞巧节的书签

昨天的七夕,天上是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凡间除了是情人们的佳节,还是乞巧祷愿的好时候。

趁着家里的连续剧时间,坐在沙发上缝了支书签,也向织女讨一双巧手。

苏东坡有一首七夕夜作的《鹊桥仙》:

乘槎归去,
成都何在,
万里江沱汉漾。
与君各赋一篇诗,
留织女、鸳鸯机上。

还将旧曲,
重赓新韵,
须信吾侪天放。
人生何处不儿嬉,
看乞巧、朱楼彩舫。 继续阅读“乞巧节的书签”

今月曾经照古人

昨天傍晚,坐在回家的车上看书。大概是夏天已经过去的缘故,才六点半的光景,天就暗了下来。于是合上书,倚在车椅的靠背上,看窗外的风景。

一弯月牙正挂在暮色淡淡的天空。农历7月5的月亮,娥眉正好,仿佛白描仕女图里轻墨淡扫的一笔。

即便一一后退的树丛里,间或有水泥杆挑起的电线,却只因为这弯月,窗外变幻的风景无一不透出素雅的美态。

六百多年前的某个7月7,有人对着这样的弯月,写了一首菩萨蛮:“锋棱磨尽方藏拙。老怀羞对天孙说。风叶动清商,依稀似九章。飘萧双鬓雪,卧看弯弯月。月缺有时圆,人无再少年”。 继续阅读“今月曾经照古人”

八咏楼的影像

大多时候,在某个古迹地驻足时,只能抬头看云或云上的天。虽然你也知道,即使是云和天,也断然没有当初那般清新澄澈。

就像你在八咏楼,无法想象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东阳郡太守沈约建造这幢楼的心情;也无法想象之后的李清照,看到了怎样的景观,让她抛开一贯的婉约,写出那般豪壮的诗。

只能在脑海里飘些若有若无的遥想,用相机留住此时当下的影像而已。

继续阅读“八咏楼的影像”

克服琐碎思维和烦恼的练习

到金华过了两天的周末,收获中除了一路夏末的风景、八咏楼的遥念和金华山满满的自然风致,还有周六晚翻的一本书。

金华山上的树和云

里边的一节,对当下的我很有些警示的意义,所以心心念地要小阿给敲了出来:

克服琐碎思维及烦恼的练习。做以下三种练习,可以帮助你的思想摆脱琐碎思维引起的烦恼。 继续阅读“克服琐碎思维和烦恼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