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之流动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如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
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所谓“流动”,就像水车翻转时汩汩而出的清水,就像珠丸徐徐转动的模样。只是当的起这一品的,非言语可喻,非人力可凿。宇宙万物地轴天枢,荒荒悠悠间旷阔不尽,永不停息。寻找到变动的端源,认识到相契的本性,就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流动”。它如神明般变化莫测不拘泥于显象,周流不滞而没有呆着的痕迹,终返归于空无。上下几千年而始终如一,这便是流动之妙了。

看到吕本中的一首《浪淘沙》——写的正是现在这个季节,大概算是流动的吧?

柳塘新涨
艇子操双浆
闲倚曲楼成怅望
是处春愁一样
傍人几点飞花
夕阳又送栖鸦
试问画楼西畔
暮云恐近天涯

流动的是词里忽远忽近又忽近忽远的视线和心思。 继续阅读“二十四诗品之流动”

二十四诗品之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烟萝,草树茂密烟聚萝缠的样子,譬如李煜那句“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璚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中。引申出来,有隐居修真地方的意思。

这一品“旷达”,说的是道家超脱。人生不过百年,生命有限,且欢乐苦忧愁多。与其羁绊于机心尘事是非,让自己忧愁痛闷,倒不如达观地对待世事人生。像终南山一样,置之度外,巍峨常在。

如此般自在的场景,在王维的《渭川田家》里可以看到: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二十四诗品之飘逸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氤氲。
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上一品在脱俗,这一品说仙气,已臻化境的感觉。看李白的《古风 之十七》: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前三句,算不算“飘逸”这品的最佳演绎呢?再加上后边几句的人间景和感叹,将丰富想象的仙灵和现实情感的悲悯融通了起来。

“华顶”和“莲花山”说的差不多是同一个地方,即华山最高峰:莲花峰。而华山,本来就是云雾氤氲的升仙好去处。《华山记》说它,”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说不定李白大人千里迢迢去见到的明星仙女,就是服食了莲花峰的天池里那千叶莲花而成仙的呢。 继续阅读“二十四诗品之飘逸”

二十四诗品之超诣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这里的超诣,是超脱一切世俗凡尘的清高。不是心神的灵敏,不是天机的微妙,如白云清风般归于太空。远远地好像要达到这个境界,临了却又不是。“乱山乔木,碧苔芳晖”是它的景;“诵之思之,其声愈希”,大音希声是它的境。

谱出《广陵散》的嵇康,有《赠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其中一首说:“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lún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yǐng人逝矣,谁与尽言”。中间的两句,有些“超诣”的味道吧! 继续阅读“二十四诗品之超诣”

二十四诗品之形容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灵素,神气质素;大道,真理,真谛,指遵法自然之道。

保留诗中物事的神气质素,使之呈现出清真自然之面貌,如水中的清影阳春美景。而形容之妙,在于体现生机气韵,譬如天上风云变幻的姿态,譬如花花草草娇艳茂盛的精气神,譬如海水的波涛,山势的嶙峋。就像自然之真谛一样,要自然而然,摆脱貌合神离,做到神情得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