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觞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自小被这句话教导着,要抓紧时间,好好读书。大概是当时老师讲解的重点放在后半句,所以都没有细想,金缕衣是怎样的东西,甚至都没有联想到衣衫。

初中历史课本前几页的彩图上,有金缕玉衣的照片,那个时候脑海里才有些恍然大悟,原来金缕衣是这样的一件,原来只有王妃一类的女子,才有拥有的可能——还是随着入土的,大概也不是平常就可穿的衣裳吧。

1968年,中国河北省满城县发现汉代中山靖王墓。很多人记住它,大概源自历史书上那件衣裳,或者自己是三国迷的因刘备的原因而留下些印象。

对于当代中国琉璃人而言,中山靖王墓也有着莫大的意义。

在那里出土的文物中,有两只十三点五公分的琉璃耳杯。经科学检测,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以脱腊铸造的高铅玻璃,距今至少两千一百年。

“琉璃脱腊铸造”,曾被认为是全世界只有在十九世纪末法国人掌握的独门密技,中国汉代早已纯熟掌握。中国第一个琉璃艺术工作室“琉璃工房”于1998年以“实验考古”方法,复制了该只耳杯,宣示中国琉璃的新生。

而今,琉璃中国博物馆收藏着这历经千百年沧桑的耳杯。在正常展览期,你可以看到它会被端放在博物馆入口,以它一身的斑驳,检视与审问着每一位关注中国琉璃和传统文化的现代人:可曾忘记这土地上消长的风云辉煌,可曾记起这五千年来双手与智慧铸造的美丽绚烂,这辉煌与绚烂,可曾福荫子孙持续至今发扬光大?

在今年举办的《杨惠姗影响二十 影像琉璃装置艺术展》中,一块专门的区域留给了琉璃工房复制的那只中山耳杯。环绕四周的影像演绎着两千多年的变换、更迭与沉寂。面对历史与古人带来的血色烈焰,受到强烈冲击的,不仅仅是视觉啊。

琉璃觞,这千年之后,在你的土地上,还有多少人记得你最初的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