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考林的今生前世

前段时间,办公室集体体验了麦考林线上线下的金流物流,今天又在新媒体营销观察站看到麦考林转型的资料。有必要笔记下。

实际的体验是:

  • 网上快钱支付完成之后,收到已经邮件称“您的订单已被确认,我们正在为您安排发货事宜,审核成功后,麦网会发送审核成功确认邮件。”
    第二天下午没收到货,电话过去,才知道邮件中所说的“审核”是相当重要的一步:麦考林需要确认快钱的这笔款是否到它家账上。
    ——消费者已经付出去了,商家跟中介的结算关人咩事!
    快钱、支付宝、**网银用过这么多回,这样的流程和规矩还是第一次碰到。
  • 麦网的电子商务和电话销售之间的数据库链接相当不错
    第二次对着目录电话订购,报上手机号和要买的货号就OK了。Email、地址这些在电话里容易有误差的讯息,因为都有在网上填,方便了不说,还减少了可能出现的误差和物流客服上的纠葛。
  • 缺货商品一件,当初很肯定地说6.3号会有货发出来,结果是今天6.4才收到一条短信“很抱歉您5月27日订购的商品暂时缺货……请耐心等候”
  • m18的用户体验和用户流程,有很大的提升和优化的空间。
  • 麦考林的衣服,性价比不错,我大概会再买。

1996年美国华平基金成立麦考林进入当时方兴未艾的中国邮购市场。想不到邮购业在中国水土不服,国际知名邮购公司纷纷折戟沉沙,麦考林也同样奄奄一息。

华平等向麦考林注入1300万美元,成立电子商务网站“麦网”。然而,在经历了一轮“烧钱”运动后,承载着转型重任的“麦网”,不幸成为众多互联网泡沫中的一个。

一般企业,经历如此昂贵的转型失败,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华平死马当活马医,2001年找到了有邮购业经验但创业未果的顾备春,并留给他账面上仅剩的两三百万美元。顾备春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企业活转过来。第一,如同大部分成功的扭亏,顾备春大刀阔斧地裁减人员以降低成本;第二,一反邮购业常规,将目标人群从中小城市和农村顾客,转变为都市白领;第三,暂时放弃主打的服装产品,改攻利润更丰厚、渠道竞争较小的饰品,尤其是银饰品。这三把火立竿见影,几个月后麦考林就实现了正现金流,而且整个转型过程基本没有动用留下来的资金。

顾备春在2004年再次推出“麦网”,做成网上的“女性百货店”,以便和邮购业务相配合。“再作冯妇”卖服装,麦考林将经营模式改变为“快速时尚”(fast fashion):夏季服装售价在百元左右,但是均体现当季最流行的元素,设计在日本完成以实现差异化。为保证质量并控制成本,麦考林主要向做出口外销的服装厂下单,买断货品,保证付款,这样拿到比内销更便宜的外销价格。

再次转型成功,麦考林一不做二不休,遂进入竞争最激烈的服装实体店领域。2006年6月,第一家店铺开在上海浦东,立刻受到消费者的追捧,终日人头攒动,生意异常火爆。随后陆续在22个省市开出门店160多家,基本都在租金昂贵的一线卖场,虽然产品毛利较低,绝大部分店却能靠走量做到盈利,并与另两个渠道(邮购和网站)的顾客形成良性循环。至此,麦考林成为国内唯一的贯通三种不同渠道的零售商。这样的多元渠道模式,具有高度不可复制性,吸引了沈南鹏的红杉资本以绝对控股方式进入。